地址:廣州市白云區景泰街機場東門路01號豪泉大廈
                    全國咨詢熱線:400-666-9312
                    郵箱:hunter@sunsharer.cn
                    Q Q:271546024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
                獵頭資訊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NEWS CENTER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?廣州推進文旅融合文化強市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     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》給廣州的定位是,科技、教育、文化中心,支持廣州建設嶺南文化中心和對外文化交流的門戶,這就是廣州文化的新定位。
廣州是嶺南文化中心地、海上絲綢之路發祥地、近現代中國革命策源地、改革開放的前沿地,具有多元豐富的文化,可以用四個‘文化’來概括:嶺南文化、海絲文化、紅色文化、創新文化。廣州將從文化設施建設、文藝繁榮興盛、文旅融合發展與老城市煥發新活力五個方面,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城市范例。
廣州在公共圖書館的綜合服務水平領先全國。目前,廣州建成總面積達40萬平方米的191個公共圖書館,規模僅次于上海和深圳。2018年,廣州的藏書量達2446.23萬冊,全市公共圖書館接待讀者2427.18萬人次。在文化硬件建設、公共文化服務設施體系方面,廣州科學布局城鄉公共文化設施配套,各項建設和服務質量走在全國、全省前列。現有14個文化館、181個文化站及文化分站,市、區兩級有12家文化館為國家一級館。
廣州正加快推進多項重點文化設施建設。位于海珠湖東北部的廣州文化館,總投資10.3億元,即將以“嶺南園林式的文化館”呈現于人前;未來,在廣州塔以南將誕生一座以“水中盛放的英雄花”為主題的國際化大型綜合美術館;地處廣州新城市中軸線南段核心區,廣州科學館總投資約12億元,將成為科技旅游文化地標;選址珠江新城的廣州粵劇院將展現“鳳冠霞帔、游龍戲鳳、水袖流蘇、南國紅豆”等粵劇元素,打造世界粵劇文化中心、粵劇振興基地。
廣州提出,到2020年要建成“圖書館之城”。按人口測算,為達到每8萬人擁有一座圖書館的目標,則至少需建設近190座圖書館。廣州實施“博物館倍增計劃”以來,61家市級博物館有13家為國家三級以上博物館,數量居全國第三。預計到2020年底,通過資助和支持非國有博物館建設,廣州的博物館、紀念館、美術館等數量將實現倍增,總數達100座以上。
2018年,廣州旅游接待總人數2.23億人次,僅次于北京、上海。文化產業已成為廣州的重要支柱產業。據劉瑜梅介紹,2018年文化產業增加值1260億元,占GDP比重約5.48%,居全國第四。強大的市場消費能力打開了廣州文旅融合發展的新想象。文化產業的“廣州品牌”正不斷走向世界,近年來,國家重要的動漫游戲基地、音樂產業基地、國家文化與科技融合發展基地、文化金融創新發展基地、文化裝備生產基地集聚于廣州。
廣州將全面梳理廣州紅色文化資源,完善紅色革命遺址保護利用機制,整體規劃保護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、廣州起義烈士陵園、廣州起義紀念館、農講所、中華全國總工會舊址紀念館、楊匏安舊居等紅色革命遺址,打造“紅色之旅”精品旅游線路,并依托紅色文化地標創作一批紅色文藝精品。
 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廣州是嶺南文化中心地、海上絲綢之路發祥地、近現代中國革命策源地、改革開放的前沿地,具有多元豐富的文化,可以用四個‘文化’來概括:嶺南文化、海絲文化、紅色文化、創新文化。廣州將從文化設施建設、文藝繁榮興盛、文旅融合發展與老城市煥發新活力五個方面,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城市范例。
廣州在公共圖書館的綜合服務水平領先全國。目前,廣州建成總面積達40萬平方米的191個公共圖書館,規模僅次于上海和深圳。2018年,廣州的藏書量達2446.23萬冊,全市公共圖書館接待讀者2427.18萬人次。在文化硬件建設、公共文化服務設施體系方面,廣州科學布局城鄉公共文化設施配套,各項建設和服務質量走在全國、全省前列。現有14個文化館、181個文化站及文化分站,市、區兩級有12家文化館為國家一級館。
廣州正加快推進多項重點文化設施建設。位于海珠湖東北部的廣州文化館,總投資10.3億元,即將以“嶺南園林式的文化館”呈現于人前;未來,在廣州塔以南將誕生一座以“水中盛放的英雄花”為主題的國際化大型綜合美術館;地處廣州新城市中軸線南段核心區,廣州科學館總投資約12億元,將成為科技旅游文化地標;選址珠江新城的廣州粵劇院將展現“鳳冠霞帔、游龍戲鳳、水袖流蘇、南國紅豆”等粵劇元素,打造世界粵劇文化中心、粵劇振興基地。
廣州提出,到2020年要建成“圖書館之城”。按人口測算,為達到每8萬人擁有一座圖書館的目標,則至少需建設近190座圖書館。廣州實施“博物館倍增計劃”以來,61家市級博物館有13家為國家三級以上博物館,數量居全國第三。預計到2020年底,通過資助和支持非國有博物館建設,廣州的博物館、紀念館、美術館等數量將實現倍增,總數達100座以上。
2018年,廣州旅游接待總人數2.23億人次,僅次于北京、上海。文化產業已成為廣州的重要支柱產業。據劉瑜梅介紹,2018年文化產業增加值1260億元,占GDP比重約5.48%,居全國第四。強大的市場消費能力打開了廣州文旅融合發展的新想象。文化產業的“廣州品牌”正不斷走向世界,近年來,國家重要的動漫游戲基地、音樂產業基地、國家文化與科技融合發展基地、文化金融創新發展基地、文化裝備生產基地集聚于廣州。
廣州將全面梳理廣州紅色文化資源,完善紅色革命遺址保護利用機制,整體規劃保護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、廣州起義烈士陵園、廣州起義紀念館、農講所、中華全國總工會舊址紀念館、楊匏安舊居等紅色革命遺址,打造“紅色之旅”精品旅游線路,并依托紅色文化地標創作一批紅色文藝精品。
![廣州獵頭公司-[尚賢達]](/upload/config/783f9acb-21bf-480f-b0e5-dd0748afd7c2.jpg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