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人才缺口與行業概況
據智聯招聘 2025《機器人產業人才發展報告》,2025 年前五個月,中國機器人產業招聘崗位同比增長約 6%,求職人數同比增長約 32% ([新浪財經][1])。
然而,人形機器人領域招聘需求激增 409%,求職者人數躍升 396%,展現出井噴式增長態勢 ([新浪財經][1])。
技術類崗位占比超過 60%,成為人才爭奪主力軍 ([證券時報][2])。
二、最吃香、薪資最高的崗位排行
根據行業招聘及薪資數據,以下三類崗位在 2025 年人形機器人領域最具價值:
1. 機器人算法工程師 / 智能控制工程師
招聘數量同比增長約 479% ([證券時報][2])。
平均月薪約 25,368 元(約 31,512 元),5年以上經驗者薪資可達 38,489 元/月(年薪近 46–50 萬元)([新浪財經][3])。
具備深度學習、強化學習、運動規劃、感知與決策融合能力者極為稀缺。
2. 機械結構設計工程師 / 硬件設計專家
招聘需求同比增長達 239% ([證券時報][2])。
平均月薪約 22,264 元,具備多自由度關節機器人設計經驗者更受追捧 ([新浪財經][3])。
近年來隨著高扭矩執行器、固態電池、激光雷達等組件下降,硬件整合能力成為核心競爭力 ([澎湃新聞][4])。
3. 導航與定位工程師 / 仿真工程師
屬于入職門檻極高的技術崗位,對 SLAM、真實環境仿真、動態規劃及物理反饋系統要求嚴苛 ([證券時報][2])。
這些崗位雖數量不算最大,但對精英人才的爭奪激烈,薪資通常在算法崗、硬件崗之上。
此外,還有極少數具身智能專家,即融合認知、感知與物理動作控制的跨界領軍人才,市場開出的年薪可達 150–300 萬元,但全中國不到 2,000 人具備相關能力 ([leaderobot.com][5])。
三、薪酬與就業趨勢一覽
| 
				 崗位類型  | 
			
				 招聘增長率  | 
			
				 平均月薪(經驗 ≥5 年)  | 
			
				 年薪水平(經驗豐富)  | 
		
| 
				 算法工程師 / 智能控制  | 
			
				 ≈ 479%  | 
			
				 ≈ 38,489 元/月  | 
			
				 ≈ 46–50 萬元  | 
		
| 
				 機械結構設計  | 
			
				 ≈ 239%  | 
			
				 ≈ 22,264 元/月  | 
			
				 約 30 萬元及以上  | 
		
| 
				 導航 / 仿真工程師  | 
			
				 高門檻,增長顯著  | 
			
				 與算法類接近,高端崗位更高  | 
			
				 可達 50 萬元以上  | 
		
| 
				 具身智能跨界專家  | 
			
				 極少,人才稀缺  | 
			
				 薪資極高(少見公開數據)  | 
			
				 150–300 萬元/年  | 
		
四、背后的驅動因素與發展趨勢
1. 行業智能化提速:多個報告指出人形機器人正處于「AI 大腦 + 硬件身體 + 能源系統」三重演進階段,技術快速迭代促發對高級工程師需求增長 ([澎湃新聞][4])。
2. 巨大的商業化潛力:UBS 報告預測全球,到 2050 年人形機器人市場將達 1.4–1.7 萬億美元,并將在未來幾十年加速落地擴容 ([市場觀察][6])。
3. 政策與資本共振:中國政府重視服務機器人、智能制造領域布局,截至 2025 年已累積投入約 7300 億元人民幣 于相關技術研發與市場推廣 ([維基百科][7])。
4. 人才供應不足與招生結構局限:具身智能等跨學科專家絕對稀缺,工程教育體系尚不能滿足行業高速擴張需求。
五、2025 年最值錢的十大崗位
綜合薪資、供需缺口及行業未來價值,以下崗位成為最具“金字塔”地位的人才:
1. 算法工程師 / 智能控制工程師
2. 導航與定位工程師
3. 仿真及物理模擬工程師
4. 高自由度機械結構設計工程師
5. 多傳感融合工程師(SLAM/LiDAR/視覺融合)
6. 具身智能跨界專家
7. 系統集成與性能優化工程師
8. 高級嵌入式系統結構工程師
9. 通用機器人平臺架構師
10. 技術研發管理(CTO 級別跨學科領頭人)
其中尤其 算法工程師、導航與仿真工程師及機械結構設計 三類崗位的平均收入高于行業整體,且人才供不應求,薪資競爭最激烈。具身智能專家雖數量少,卻拿到年度天價待遇。
展望前景:未來幾年人才趨勢走向
更多校企聯合培養:高校將加大跨學科培養,機器人、控制、AI 與材料、能源方向同步推進。
企業內部培訓機制強化:多數頭部企業開始建立自己的訓練營平臺,加速培養頂尖算法與結構人才。
職業類型更加多元:除技術崗外,機器人工程項目管理、機器人倫理與安全、機器人系統測試工程師等也將興起。
2025 年最值錢崗位:主要集中在 算法工程師、導航仿真工程師、機械結構設計師。
薪資水準:算法崗平均可達 30–50 萬元/年,頂級跨界專家達 150–300 萬;硬件崗年薪通常在 30 萬元左右。
驅動背景:行業快速增長、高端技術需求急劇上升和人才結構缺口共同作用下,高級研發人才成為稀缺資源。
參考文獻:
[衛報]
(https://www.theguardian.com/world/2025/apr/21/humanoid-workers-and-surveillance-buggies-embodied-ai-is-reshaping-daily-life-in-china)
[reuters.com]
(https://www.reuters.com/technology/chinas-humanoid-robots-will-not-replace-human-workers-beijing-official-says-2025-05-17/)
[市場觀察]
(https://www.marketwatch.com/story/300-million-humanoid-robots-are-coming-and-here-are-the-companies-that-will-benefit-04c36ae8)
[1]: https://finance.sina.com.cn/stock/t/2025-06-16/doc-infahksh9621164.shtml"報告:中國機器人企業破45萬家人形機器人崗位年薪近50萬"
[2]: https://www.stcn.com/article/detail/2070544.html"百萬年薪搶人,機器人人才挑戰來了"
[3]: https://finance.sina.com.cn/stock/wbstock/2025-06-16/doc-infahqxy2973772.shtml "報告顯示前5月人形機器人招聘需求激增409%"
[4]: https://m.thepaper.cn/newsDetail_forward_30972041"2025人形機器人行業趨勢報告"
[5]: https://www.leaderobot.com/news/5639"年薪50萬招不到人?人形機器人行業有多火?"
[6]: https://www.marketwatch.com/story/300-million-humanoid-robots-are-coming-and-here-are-the-companies-that-will-benefit-04c36ae8"300 million humanoid robots are coming - and here are the companies that will benefit"
[7]: 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4%BA%BA%E5%B7%A5%E6%99%BA%E8%83%BD%E5%8F%B2"人工智能史"
![廣州獵頭公司-[尚賢達]](/upload/config/783f9acb-21bf-480f-b0e5-dd0748afd7c2.jpg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