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址:廣州市白云區景泰街機場東門路01號豪泉大廈
全國咨詢熱線:400-666-9312
郵箱:hunter@sunsharer.cn
Q Q:271546024
獵頭資訊
NEWS CENTER
環保行業高級人才缺口較大
環境保護產業是一項新興產業、朝陽產業。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礎;是保護人類健康和提高生活質量的重要保障;是擴大內需,吸納就業人員和國民經濟發展中新的增長點。
一、環境保護產業市場規模巨大。
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,2017年全國環保產業營業收入約13500億元,較上年增長約17.4%。2018年環保產業營業收入超1.5萬億元。根按照年增長率16%預測,2020年我國環保產業營業收入總額有望超過2萬億元。
各領域來分析,環境服務、環境保護產品銷售齊頭并進。大氣污染防治領域,水污染防治、固廢處置與資源化、環境監測領域企業的營業收入、環保業務營業收入、營業利潤、環保業務營業利潤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。
美日的經驗看,環保產業的高速發展期都持續了30年以上。
二、環境保護產業政策利好。
2007年以來的10年,我國的環境保護財政支出從995億元增加到5672億元,年復合增長率達到19%以上。
隨著我國環保監管的基礎性法律框架體系完善,監管法制化、常態化特點更加突出。
大氣環保由限產向限排升級。
水體環保由單點控制向流域治理升級。
土壤環保由控制污染擴散向土壤修復升級。
三、環境保護產業發展趨勢。
1、行業集中度逐步提升。
企業規模——企業的營業收入、營業利潤,集中于營業收入在1億元以上的企業。其以11.6%的企業貢獻了90%的營業收入和利潤。
領域分布——環保產業主要覆蓋水污染防治、大氣污染防治、固體廢物處理處置與資源化、環境監測4大細分領域。4領域集聚了約90%的環保企業和95%的行業營收和利潤。
地域分布——近半數集聚于東部地區,東部地區環保企業的營業收入占比為62.1%,超過了中、西部和東北三個地區企業的營業收入,北京、浙江、廣東、江蘇4省(市)貢獻了全國近52%的營收,其中北京貢獻超過23%。
2、產業競爭力持續增強、創新能力進一步提高。
環保企業的平均研發經費支出、研發經費支出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均有所提高。環保企業自主知識產權開發和技術創新活躍,具有高學歷、高級技術職稱的研發、管理及工程技術人員占比較高,人才基礎總體較好。
3、產業資產營運能力平穩。
環保企業的資產營運能力稍有提升,但回款問題仍較突出。環保企業財務風險相對適中,償債能力相對較強。
4、產業發展需求旺盛。
大氣污染防治領域——打贏藍天保衛戰(包括藍天保衛戰和柴油貨車污染治理兩個標志性戰役),投資需求約為10178億元,投資直接用于購買環保產業的產品和服務約2530億元。未來三年,大氣污染防治領域環保業務收入平均每年將增加843億元。
水污染防治領域——打好碧水保衛戰(包括水源地保護攻堅戰、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、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、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、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)投資約為1.8萬億,環保產業的產品和服務需求約9200億元。
土壤污染防治領域——打好凈土保衛戰投資需求約為6600億元,環保產業的產品和服務約4158億元。
固體廢物污染防治領域——“十三五”期間,新增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置能力50.97萬噸/日,新增收運能力44.22萬噸/日,實施存量治理項目803個,新增餐廚垃圾處理能力3.44萬噸/日,進一步提升和合理配置危險廢物安全處置能力。
環境監測領域——預計“十三五”期間環境監測設備銷售增速大約在25%左右,市場空間超過1000億元。
四、環保人才尤其是高級人才供不應求。
科技是第一生產力。人才是科技的根本所在。
人才需求上漲的原因,一是,環保產業迅速發展。對于專業人才渴求度大增,二是環保產業的發展模式升級,由常規技術向高端技術演化,人才需求增加。環保類崗位門檻高,專業必須對口,需要較高的綜合素質。隨著產業升級,技術、人才、服務競爭才是企業立足并崛起的源頭力量。
尚賢達從網絡渠道悉知,環保產業高級人才的缺口達50萬。環保產業人才的平均工資也看漲。在北京、上海、廣州、深圳的平均薪酬遙遙領先,超9000元/月。國家更加重視環保人才,部門高校的環境專業也有擴招的勢頭,環境專業引發了不少家長和學子的關注。這就讓環保專業熱度不斷上升,未來能在一定程度填補人才缺口。
共同建設和保護我們美好的家園,促進我國經濟的蓬勃發展,尚賢達與環境保護企業一起攜手。尚賢達一直關注、專注于環境保護領域人才的動態和發展,致力于環境保護企業、人才的
供需服務。
一、環境保護產業市場規模巨大。
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,2017年全國環保產業營業收入約13500億元,較上年增長約17.4%。2018年環保產業營業收入超1.5萬億元。根按照年增長率16%預測,2020年我國環保產業營業收入總額有望超過2萬億元。
各領域來分析,環境服務、環境保護產品銷售齊頭并進。大氣污染防治領域,水污染防治、固廢處置與資源化、環境監測領域企業的營業收入、環保業務營業收入、營業利潤、環保業務營業利潤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。
美日的經驗看,環保產業的高速發展期都持續了30年以上。
二、環境保護產業政策利好。
2007年以來的10年,我國的環境保護財政支出從995億元增加到5672億元,年復合增長率達到19%以上。
隨著我國環保監管的基礎性法律框架體系完善,監管法制化、常態化特點更加突出。
大氣環保由限產向限排升級。
水體環保由單點控制向流域治理升級。
土壤環保由控制污染擴散向土壤修復升級。
三、環境保護產業發展趨勢。
1、行業集中度逐步提升。
企業規模——企業的營業收入、營業利潤,集中于營業收入在1億元以上的企業。其以11.6%的企業貢獻了90%的營業收入和利潤。
領域分布——環保產業主要覆蓋水污染防治、大氣污染防治、固體廢物處理處置與資源化、環境監測4大細分領域。4領域集聚了約90%的環保企業和95%的行業營收和利潤。
地域分布——近半數集聚于東部地區,東部地區環保企業的營業收入占比為62.1%,超過了中、西部和東北三個地區企業的營業收入,北京、浙江、廣東、江蘇4省(市)貢獻了全國近52%的營收,其中北京貢獻超過23%。
2、產業競爭力持續增強、創新能力進一步提高。
環保企業的平均研發經費支出、研發經費支出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均有所提高。環保企業自主知識產權開發和技術創新活躍,具有高學歷、高級技術職稱的研發、管理及工程技術人員占比較高,人才基礎總體較好。
3、產業資產營運能力平穩。
環保企業的資產營運能力稍有提升,但回款問題仍較突出。環保企業財務風險相對適中,償債能力相對較強。
4、產業發展需求旺盛。
大氣污染防治領域——打贏藍天保衛戰(包括藍天保衛戰和柴油貨車污染治理兩個標志性戰役),投資需求約為10178億元,投資直接用于購買環保產業的產品和服務約2530億元。未來三年,大氣污染防治領域環保業務收入平均每年將增加843億元。
水污染防治領域——打好碧水保衛戰(包括水源地保護攻堅戰、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、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、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、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)投資約為1.8萬億,環保產業的產品和服務需求約9200億元。
土壤污染防治領域——打好凈土保衛戰投資需求約為6600億元,環保產業的產品和服務約4158億元。
固體廢物污染防治領域——“十三五”期間,新增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置能力50.97萬噸/日,新增收運能力44.22萬噸/日,實施存量治理項目803個,新增餐廚垃圾處理能力3.44萬噸/日,進一步提升和合理配置危險廢物安全處置能力。
環境監測領域——預計“十三五”期間環境監測設備銷售增速大約在25%左右,市場空間超過1000億元。
四、環保人才尤其是高級人才供不應求。
科技是第一生產力。人才是科技的根本所在。
人才需求上漲的原因,一是,環保產業迅速發展。對于專業人才渴求度大增,二是環保產業的發展模式升級,由常規技術向高端技術演化,人才需求增加。環保類崗位門檻高,專業必須對口,需要較高的綜合素質。隨著產業升級,技術、人才、服務競爭才是企業立足并崛起的源頭力量。
尚賢達從網絡渠道悉知,環保產業高級人才的缺口達50萬。環保產業人才的平均工資也看漲。在北京、上海、廣州、深圳的平均薪酬遙遙領先,超9000元/月。國家更加重視環保人才,部門高校的環境專業也有擴招的勢頭,環境專業引發了不少家長和學子的關注。這就讓環保專業熱度不斷上升,未來能在一定程度填補人才缺口。
共同建設和保護我們美好的家園,促進我國經濟的蓬勃發展,尚賢達與環境保護企業一起攜手。尚賢達一直關注、專注于環境保護領域人才的動態和發展,致力于環境保護企業、人才的
供需服務。![廣州獵頭公司-[尚賢達]](/upload/config/783f9acb-21bf-480f-b0e5-dd0748afd7c2.jpg)